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广东省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数字商务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生物安全专题宣传教育班会,旨在增强师生生物安全意识,筑牢校园生物安全防线。

生物安全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生物因子(如病原微生物、转基因生物等)引发的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威胁,确保生物领域的安全与稳定。它不仅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生态平衡,更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全球化背景下,生物安全风险的跨区域性和破坏性日益凸显,强化对其基本概念的认知,深刻理解其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构筑生物安全防线的首要前提。

生物安全知识普及与教育
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是提升社会整体生物安全意识的核心途径。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如专题讲座、科普资料、新媒体传播等),向公众系统传授生物安全法律法规、风险防范技巧及应急处理知识,能够有效提高民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应对能力。尤其在校园、社区、企业等场景,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可推动生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护安全”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筑牢生物安全的社会防线。

校园内生物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
校园作为人员密集且科研教学活动频繁的场所,潜在生物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如实验室微生物泄漏、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废弃物不当处理等。识别这些风险并建立科学应对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需加强对校园生物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另一方面,要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提升师生在面对生物安全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能力,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班级内部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班级作为校园管理的基础单元,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构建校园生物安全网络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从日常卫生管理、生物安全主题教育、应急演练等方面入手:严格班级卫生制度,规范生物相关物品(如实验标本、绿植等)的管理;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小课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组织模拟演练,让学生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报告与初步处理流程,通过细节管理织密生物安全防护网,为校园生物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初审/莫桂遇
复审/王乐
终审/萧早荣